在你簽下契約之前,請先看懂這些關鍵!
合建契約,是地主與建商(或實施者)合作開發土地的重要法律文件。看似共創雙贏,實則一紙契約決定未來數年土地命運與權益分配。
若條文設計不當,地主可能陷入「無法解約」、「權益失衡」甚至「土地變現困難」的風險!

📌 合建契約六大潛藏風險!你注意到了嗎?
1️⃣ 解約權不對等
許多契約僅約定「乙方得解約」,地主(甲方)卻無對等權利,萬一整合失敗,地主可能陷入無法解約、無法出售、無法重新合作的困境。
✅ 建議:契約應明文載明「若期滿未整合完成,甲乙雙方皆可通知解除契約」。
2️⃣ 條件模糊、解釋空間大
條文常見「若遇不可抗力或障礙可協議終止」,但什麼是「重大障礙」?由誰認定?若建商主張仍可努力,地主恐無據可解。
✅ 建議:條文應具體載明可解約的客觀條件與期限。
3️⃣ 沒有整合期限=土地被長期綁住
契約若未明訂整合時限,地主將長期無法主導處分,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動工報件。
✅ 建議:建議設立整合期限(如24個月)及逾期處理機制。
4️⃣ 開發主體不清楚
部分契約雖標示為某知名公司,實際洽談整合者卻是「代理人」或「協力單位」,可能日後產生爭議。
✅ 建議:應確認對方身分,於契約中清楚記載開發主體及授權範圍。
5️⃣ 土地信託條款不明確
合建案多採信託機制,但若契約未清楚定義「信託解除條件」,地主恐將土地拱手讓出卻無法收回。
✅ 建議:信託條款應列明:信託成立前的解除權利、違約處理與資料返還機制。
6️⃣ 分配方式不清楚或偏頗
未釐清如何計算「地主可分回面積或樓層」者,常造成事後爭議。
✅ 建議:應要求載明估價公式、權利價值認定依據,並可要求事先出具「初步分配試算表」。
📣 給地主的一句話:
✨ 「蓋房子是一時的,土地是永久的;契約沒寫好,悔恨卻是一輩子的!」
簽約前,請一定找專業律師或顧問審閱。土地的價值不僅是價格,更是保障未來的主權與選擇權。